2019年餐飲業的營收大約4.7萬億,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大概率是負增長,但從長遠來看,隨著消費升級和我國居民收入整體水平提高,餐飲業保持長期增長趨勢不會改變。
過去2年,餐飲業發生了不少大事,先簡單回顧一下:
2年前海底撈上市成為餐飲第一股,其老板移民新加坡,今年趁著疫情漲價;
瑞星咖啡兩年內完成了從零到開遍全國再到被美國證監會調查;
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類飲品快速擴張出現多個估值破百億的品牌;
傳統的洋快餐品牌必勝客大規模關店,麥當勞賣給中資改名金拱門,肯德基越來越像一家中式快餐連鎖店。
這背后不僅僅是疫情影響,更多的是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變化。
未來餐飲業會出現以下的趨勢:
1、資本市場介入使得餐飲業出現大規模兼并重組,頭部品牌飛速擴張
喜茶和蜜雪冰城,兩家成立不久的賣奶茶的企業,一家估值160億,一家估值200億,若是放在以前的餐飲業簡直不可思議,更別說瑞幸咖啡曾一度達到的300億估值。投資者開始以互聯網企業的邏輯給奶茶店估值投資,未來很快會蔓延到炸雞店,叉燒店,燒烤店等。這說明資本市場非常看好餐飲業,會幫助餐飲業企業進行品牌打造,營銷推廣和渠道整合。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在未來會成為各品類餐飲頭部企業的標配。餐飲市場進一步朝頭部品牌集中,而小餐飲業倒閉潮則持續加劇。
2、一線餐飲公司集團化多品牌化經營
餐飲集團多品牌經營的鼻祖是百勝集團,旗下擁有必勝客,塔克鐘,肯德基,百事可樂,小肥羊等品牌。我國的餐飲品牌多數都只經營一類產品,而且顧客定位往往只聚焦在一類人身上,但隨著品牌逐漸做大規模,想要繼續保持增長必須要創造新的品牌。創造新品牌最簡單的不是開拓一個新的品類,而是在原有品類上通過下沉品牌或高端品牌進一步蠶食市場。例如高端牛排連鎖品牌王品牛排,創立平價牛排連鎖品牌西提牛排。例如喜茶創立“喜小茶”來主攻中低端市場,星巴克創立“星巴克甄選”等等。還有不少餐飲店進軍其他品類拓寬市場,比如杭州菜連鎖品牌外婆家,創立烤魚連鎖品牌爐魚等。
3、IT技術對餐飲業更深入的改造
團購利用評分機制改變了餐飲店營銷依靠口碑相傳的歷史。外賣則改變了餐飲企業提供服務的地點,從店里擴展到了家里和辦公室。但IT技術對餐飲行業的改造還遠不止如此。互聯網時代,顧客的每一個行為都可以被記錄,并和其他人的同類行為或自己的其他時刻的行為進行對比分析,餐飲企業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清晰的畫出顧客的畫像。喜歡吃什么,喜歡什么時候來,消費能力,家庭關系等,更加精準的營銷。實際上不少品牌早已大規模使用線上注冊會員并線上點餐來獲取相關數據分析。在管理方面,由于智能點餐系統的出現,使排隊,點菜,結賬效率大大提高,出錯率大大下降,餐飲業的管理成本會大幅降低。同樣的,顧客對于每一道菜品的評價也會被記錄下來,供餐飲企業參考去改進其產品服務。未來大數據技術會更深入到餐飲業的方方面面,讓每一個店面經理在每天能清楚的知道今天有多少名顧客來這里消費,男女老少比例是多少,人均消費多少,每道菜品賣出去多少,庫存多少,每個員工的服務效率和質量如何等到。從根本提高餐飲企業內部經營效率,為標準化和規模化鋪路。
4、餐飲業也需要互聯網產品經理
餐飲的產品概念遠遠不止食物本身。從進店的那一刻開始,所聞所見所感一直到吃完飯回家品味整個過程都是產品服務的一部分。不斷優化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提高競爭力,而產品經理的極致體驗和用戶思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規模化標準化精英和利用大數據重塑產品服務和管理最需要的就是互聯網產品思維。隨著資本市場的接入,餐飲企業不僅估值邏輯像互聯網企業靠攏,未來連管理模式,用人理念也會變得越來越像互聯網企業。比如三只松鼠百草味這類賣零食的公司,每年校招大量互聯網產品經理,給出年薪超過20萬。喜茶,瑞幸咖啡等也在招募產品經理。互聯網公司化經營是餐飲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2020年疫情造成的餐飲業下滑只是這個擁有幾千年歷史古老行業的多次起起落落的其中一次。未來的餐飲界限越來越模糊,行業的挑戰愈發激烈,行業的從業門檻也不再是門外看熱鬧。隨著資本的進入,監管的愈趨嚴厲,資源匹配更集中,只有精細化運營才能活下去,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