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學校教你求職 | 第一份工作選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月薪4000和年薪28萬差距從何而來?
閱讀
3142
編輯于:
2020-11-16 14:08:48
文章開頭講個小故事
大學上下鋪的兄弟,同一個專業,差不多的專業成績。十年前他們畢業后一個向往大公司的名頭去了一家央媒當編輯,另一家則南下深圳加入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騰訊。十年后的今天,兩人的境遇可想而知。當初進入小公司的人如果還呆在騰訊,早已成為最核心的高管成員,即便離開,早年的經歷足以讓他成為互聯網界大佬,創業或到其他公司當高管不在話下,財務自由是最低要求。而另一位雖說不窮,但每天為房貸車貸奔波,過著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兄弟比起來差距越來越大。
這樣的故事生活中有不少類似的例子。一個選擇了看似安穩的大企業,一個選擇了看不清前景的創業公司,最終境遇千差萬別。但這個故事并不是建議大家去初創企業。相反,對于絕大多數人,在2020年這個關口,我們更應把第一份工作交給行業領頭公司。兩家公司相同崗位的兩個offer,一份工作起薪10K,另一份起薪12K,不少同學會選擇后者,原因很簡單,錢多。稍微考慮多一點的同學會對比一下哪家企業更有“前景”,不過“前景”很難量化科學的進行對比。實際上最理想的狀態是將所謂的“前景”能夠量化清楚,給工作機會評分,把薪資福利,企業規模,地點,工作環境,領導,部門重要性等等指標都考慮進去,分別量化分析,最后加權算出一個總分。這種方式是最為科學的,但門檻對于一個應屆生來說非常高,99%的應屆生無法清晰的對比出來,哪怕知道怎么做,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所以對于絕大多數應屆生來說,除了錢多錢少之外,最為便捷的就是選擇平臺更大的那一家公司。這里說的平臺大不僅僅指公司更大,而是指崗位所在的業務部門在行業里的話語權更強。例如小米的游戲策劃師和米哈游的游戲策劃師。小米顯然公司更大,但主營業務并非游戲,在游戲行業顯然米哈游的位置更靠前,那么對于游戲策劃這個職位,更應該選擇米哈游的平臺。總之,前景對比不出來,那就簡單粗暴的對比公司平臺的大小,對于絕大多數同學來說是最為便捷有效的方法。首先定義這里的大公司是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公司。一家公司能夠做到行業領先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主要體現在:相對于小公司大公司的培訓大概率是更系統更科學的。因為只有大公司才能養得起一個專業的HR團隊。就像985院校和碩士博士學歷一樣,簡歷上出現大公司,跳槽時會被高看一眼。大公司合作的客戶也通常是大公司,大公司里接觸的人通常背景也會更好。在大公司內工作會更容易因為平臺獲得更多的機會。不少同學會疑惑,不是小公司能夠學得更多成長更快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對于大多數小企業,新人的的確確會做得更多,可能既要考慮財務,又要考慮銷售,還要考慮研發。身為應屆生會因為這種工作的雜亂有種我成長很快的錯覺。但請注意,做的多和成長快是兩回事。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小公司項目本身難度小,對于工作技能的提升幫助非常小。大公司的項目難度一般相對較大,工作技能受到的鍛煉更大。另外,額外多做的雜事也無法提升綜合素質,因為這些事情其實并沒有門檻,純粹是浪費時間。過去十幾年,阿里,騰訊,京東,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從零起步成為巨頭,給大家一種創業很容易的感覺。但要理性看待,我們加入創業公司遇上阿里騰訊的概率不足萬分之一,大概率都是不如錘子科技的這類公司。在國內融資到100萬美元的初創企業里80%后來都破產了。那些壓根從沒有拿到過100萬風投的企業結果怎么樣呢。據統計數據,從pre-A輪到A輪的企業只有40%,到B輪大約只有22%,到C輪只有12%,到D輪不到3%。最終成功上市的萬不足一。一將功成萬骨枯,大概就是這個感覺。如果要去創業公司,或者說進不去大公司,只能從創業公司里挑一個好的去要怎么辦呢。就像前面說的,最好可以做好完整的調查,并且量化分析那么就可以科學的做出選擇,但那么多小公司都做調查顯然不可能。其實有個簡單的辦法,看項目含金量。注意,不是看公司領導團隊的含金量,而是看所做的項目的含金量。如果這是一個小公司,卻和某個巨頭企業合作做項目,而且這個項目的技術含量很高,對于合作的巨頭公司非常關鍵,這種情況就可以去。比如寒武紀當年給麒麟970芯片提供AI解決方案。因為小公司名字雖無法給你背書,但你做的高標準的項目卻可以寫在簡歷里使得自己脫穎而出。過去三十年是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十年,不少行業從零走向成熟在歐美要上百年,而我國只需要二三十年。而未來經濟發展不會像以往那么快了,創業團隊想要成功的難度會更大。因此,對于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來說,選擇一個還不錯的行業,進入一個較大的公司是相對更好的選擇。最后用《How Google Works》這本書一段來自谷歌創始人的職業規劃建議作為結尾:“職場初期,獲得的股權激勵優先,賺到大錢的可能性極低,因此在正確的行業上磨練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賭命運更劃算。”